朝花夕拾个人心得体会

名句: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

朝花夕拾个人心得体会

朝花夕拾心得体会

1 读《朝花夕拾》 -------有感 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真的让人难以忘怀,这里我谈谈自己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感受吧。

细读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我时刻都能感受到鲁迅先生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儿时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

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形象地再现了鲁迅先生童年时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忽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先生,趁着大人不注意,钻进了小小的百草园。

他与昆虫们为伴,又采摘着野花野果,然后又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子急,总是捕不到很多;后来他又常常听保姆长妈妈讲的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

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 ,但当寿先生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有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事,比如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扮演戏,而只有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鲁迅先生青年时代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

作为一个中国留学生,尤其在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的年代,鲁迅先生的痛楚是可想而知的。

当鲁迅先生发现中国留学生在外面生活很是潇洒,经常成群结队地出去玩,还不忘将辩子盘得很美的;一到傍晚就咚咚地跳舞,弄得震天响。

他痛恨那些留学生已经忘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尊严和责任。

也讲述了有一次日本学生怀疑鲁迅先生作弊,用尽各种方式来讥讽他,只有藤野先生正直,没有民族偏见,让鲁迅先生很是感动。

最重要的是文章描述了他和日本留学生一起看电影时,出现的一个惨不忍睹的镜头:当中国人被残忍地杀害时,一旁的中国人竟然一起鼓掌喝彩着。

当时的鲁迅先生在日本学生的嬉笑中,他的心被深深刺痛了。

于是他改变了原先的学医救人的想法,他认为拯救民族精神比拯救人的生命更加为之重要,于是他做出一项很重的决定:弃医从文。

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具有强烈的民族感和责任感的鲁迅先生。

我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使我很受感动。

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鲁迅先生会受这么多人爱戴、他的文章有很多人喜欢的原因了。

《朝花夕拾》心得体会

朝花夕拾》读后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他童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

本应该快乐美丽的童年,因为笼罩在那个封建社会,时不时透出些迂腐的气息,所以鲁迅要骂,骂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从文章表面看,鲁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其实,他把愤怒藏得更深。

有人说柔软的舌头是最伤人的武器,也许鲁迅先生正是想达到这个目的吧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

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

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

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

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一个人用了相当多的笔墨,那便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她是个需要一分为二看待的人。

因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

因此,“我”对她怀恨在心。

欢迎参与朝花夕拾个人心得体会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