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屠呦呦的演讲稿2000字

名句: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

关于屠呦呦的演讲稿2000字

有关写屠呦呦的赞美创新精神的作文

屠呦呦得奖给我们的启示屠呦呦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首位中国得主。

她获得诺贝尔奖带给我们多重启示。

立足客观、全面的角度,我们看待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才不会跑偏。

首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是中西医完美结合的成果。

一直以来,国内外关于中西医的争论持续不断,容易犯厚此薄彼的错误。

事实上,中西医都是人类的文明成果,对人类健康的贡献都是有目共睹的。

今天,我们要做的是,充分认识中西医各自的价值,将两者结合起来,而不是一味地作没有意义的辩论。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教授说,中医关于中草药有着丰富的知识,而西方科学家可以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中草药进行分析提炼。

屠呦呦的获奖说明,东西方医学研究携手合作,会得到丰硕成果,它是一加一等于三,而不仅仅是二。

安德森的话表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离不开中医,也离不开西医。

正如屠呦呦所指出的,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这是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研究员顾丰也表示,屠呦呦的发现和研究工作为我们做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就应该像她这样,从分子学角度研究出中医中药的药物作用,为人类造福。

社会特别是医疗工作者要摆脱狭隘的偏见,充分利用好中西医这两大医学宝库。

合作共赢,不仅经济领域适用,在医药界一样适用。

其次,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是精神之光爆发的巨大力量。

40多年来,青蒿素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药,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40年后,屠呦呦终于得到诺贝尔奖的桂冠。

这背后,屠呦呦等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当她成为85岁的老太太时,因为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而赢得了整个人类的赞誉。

从1969年1月开始,历经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2000多张卡片,屠呦呦和课题组以鼠疟原虫为模型,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可达68%;研究中,为了破解难题,她重新把古代文献搬了出来,细细翻查,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让她茅塞顿开;屠呦呦和她的两位同事亲自试服,证实了药物安全,然后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因为环境差,屠呦呦得了中毒性肝炎……就像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所说的那样,屠呦呦“埋头苦干、潜心钻研、坚韧不拔、持之以恒”。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绝不是偶然的,她的身上始终闪耀着精神之光。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这既是一次中西医完美结合的典范,也是屠呦呦40多年不懈追求精神的完美回报。

望采纳~

我的偶像作文500字屠呦呦

历经岁月的洗礼,我们走过童稚,步入青春。

对于青春的我们,也开有着自己喜欢的偶像。

然而,我也不例外,我也有我的偶像。

  在一间幽暗的小屋里,一位头发蓬乱的老者正在谈奏着动人的乐曲。

他饱经沧桑的脸上写着沉浸于音乐中的快乐。

他就是—。

  双耳失聪,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何等不幸,而他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人。

一次演出结束时,台下掌声一片,可他却听不见。

直到一个登台献花的女孩抱住他,他才回过神来。

他说过,一个乐队只能演奏出他一分钟心里所想的音乐。

这不是他狂妄,而是他的内心澎湃着对音乐的向往。

  性情孤傲,勇于挑战权威。

一次,他与同行,迎面遇到一支贵族队伍。

急忙脱帽致敬,而却不卑不亢地等着贵族们向他致敬。

贝多芬对权贵的轻视更显示他人格的高贵,不禁让人叹服。

  贝多芬虽双耳失聪,却仍坚持创作。

他为艺术而献身,把美妙的音符留在了后世。

贝多芬在挫折中站了起来,以坚强的意志,创作的激情,谱写出惊人的杰作。

贝  多芬是一个传奇,他用心灵感受世界,用生命谱写歌曲。

  贝多芬是一个巨人,是一位英雄,生活简朴,淡泊名利。

他是我的偶像,他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和赞颂。

  贝多芬的乐曲像一股清泉,滋润了人们的心田;贝多芬的乐曲像一只战鼓,擂响了战斗的声音;贝多芬的乐曲像一把利剑,直刺邪恶的心脏。

欢迎参与关于屠呦呦的演讲稿2000字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