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人前深意难轻诉。
龙应台《目送》经典语录
寄语:《目送》是作家龙应台继《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后,再推出思考“生死大问”的作品,是一本感悟性的人生之书。这也是小编最喜欢的一本书。《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今天分享一些里面的经典语录给各位读者,希望大家喜欢。
1. 她们都在爱恋自己的青春.
2. 爱情总是幻灭的多 但萤火虫再夜里发光从来就不是为了保持光.
3. 生活是抑郁的,人生是浪费的,可如果拉长来看,却是在抑郁中逐渐成熟,在浪费中逐渐累积能量。因为,经验过压迫的人更认识自由的脆弱,更珍惜自由的难得。你没发现,经过纳粹历史的德国人就比一向和平的瑞士人深沉一点吗?
4. 孩子是两个人的,生孩子也是两个人的事情。当医生和护士在为众多的病人跑进跑出的时候,只有丈夫能够握着你的手,陪你度过每一场阵痛的凌虐。夫妻的同舟共济,没有更好的时候。两个人先共度苦痛,苦痛之后再共享欣喜。 ——龙应台 《孩子你慢慢来》
5. 我还是不认识我的读者。他们经过了什么又看见了什么?他们害怕着什么又追求着什么?他们有什么样的幻灭又有什么样的梦想?不曾和他们一起成长,我无从想象他们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可是在那长长的队伍前端,我们曾经深深地对望;回想那对望的一刻,或许我们竟是熟识的。写作者在孤独中写作,读书人在孤独中阅读,那孤独其实是种种情怀的交会。文字之所以有力量将不同世界的人牵引在一起,是因为不管他们经过了什么看见了什么,在心的最深处,他们有一样的害怕与追求、相似的幻灭与梦想,午夜低回时有一样的叹息。
6. 他正在和一伙人谈他身为奶爸的经验:他如何被一个从早到晚只会啼哭的小东西完全地控制,他的生活如何如何的狼狈……大伙正要到颓废的酒吧去,他站起来,说:【对不起,我要回去喂奶了。】那晚,他走得洋洋得意。他用受虐的、抱怨的方式来表达心中洋溢的幸福。 ——龙应台 《孩子你慢慢来》
7. 现代日本的身强体壮、脑清目明,分析起来,乃是以古典大陆哲学、东方宗教文化强身,再以西洋文化固脑,将东洋跟西洋文化融合,提炼出的一种东瀛经验。只是,相较于日本人重视长时间积累,凸显本质性的文化模仿与创造,当代台湾社会所呈现的,往往是一种渴望立即见效的,建构式速成拼贴文化。追究起来,我们得勇于承认,混血与变异恐怕才是台湾文化的本质。 ——龙应台 《野火集》
8. 海枯石烂的永恒也许不存在,但是如果一粒沙里有一个无穷的宇宙,一刹那里想必也有一个不变不移的时间。
9. 才子当然心里冰雪般的透彻: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龙应台 《目送》
10. 所有其他的人,会经历结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来的‘懂’,做最后的转身离开。
11. 流行文化经过时间的筛子,泥沙被淘汰,金块被留下,留下的就被叫做经典或古典······ ——龙应台 《亲爱的安德烈》
12.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龙应台《目送》
13.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目送》
14. 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它的内在世界和我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
15. 有知识没有美,犹如大海里没有热带鱼。
16. 四十岁的我,发觉一旦加上孩子这一环,男女平等的问题就变得双倍的复杂。
17. 难以开口道再见就让一切走远
18. 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
19. 寂寞的感觉,像沙尘暴的漫天黑尘,以鬼魅的速度,细微地渗透地包围过来。
20. 一路上樱花照眼,她静静看着窗外流荡过去的风景,窗玻璃映出她自己的颜容,和窗外的粉色樱花明灭掩映;她的眼神迷离,时空飘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