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政道不出名?

名句:除夜寄弟妹

为什么李政道不出名?

为什么李政道不出名?

杨振宁与李政道1956年合作,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诺贝尔奖。但是之后,大概是1960年,两人便分道扬镳了。为什么呢?

领诺贝尔奖的时候,两人几乎是齐名的,甚至于李政道比杨振宁的名气还要高点。当时的想法是李政道提出的,但是李政道得数学不够好,所以才邀请杨振宁参与,但杨振宁却把自己的名字署在李政道的前面,这才是他俩关系破裂的最大原因。打个比方,两个人去寻宝藏,一个人拥有宝藏的钥匙,一个拥有宝藏的地图,那么谁的作用大呢?这个就各持观点了。

但是后来杨振宁又向前迈了一步,换一种说法,杨振宁现在已经接近山顶,能够看到爱因斯坦的背影了。

在诺贝尔奖之前,1952年,杨振宁的“杨米尔斯方程式”就现世了,在这一基础上所建立的规范物理是整个近现代物理的基石。抛出两人的矛盾不谈,在目前看,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杨振宁的成果都比李政道多。杨振宁是20世纪中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个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才能的“物理学全才”。

因此,不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杨振宁都比李政道的名气大。在没有国界的科学,杨振宁的名气更是远超李政道。

李政道在科学上的最大成就,就是使他获得诺贝尔奖的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而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却不是杨振宁的最大成就,杨米尔斯方程(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是杨振宁的最大成就,要远远超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

除此之外,杨振宁在科学上还有多项重大贡献。杨振宁90岁生日时,清华大学送给他一件生日礼物——一块黑色大理石立方体,4个侧面上刻下了杨振宁在物理学上的13项重大贡献。最重要的是三项:1954年的杨米尔斯定律、1956年的宇称不守恒定律、1967年的杨-巴克斯特方程。

1994年,杨振宁获得鲍尔奖(北美金额最高的科学奖),获奖词是这样的:

Fortheformulationofageneralfieldtheorywhichsynthesizesthephysicallawsofnatureandprovidesuswithanunderstandingofthefundamentalforcesoftheuniverse.Asoneoftheconceptualmasterpiecesofthetwentiethcenturyexplainingtheinteractionofsubatomicparticles,histheoryhasprofoundlyreshapedthedevelopmentofphysicsandmoderngeometryduringthelastfortyyears.Thistheoreticalmodel,alreadyrankedalongsidetheworksofNewton,Maxwell,andEinstein,willsurelyhaveacomparableinfluenceonfuturegenerations.ThesescientificcontributionscombinedwithhischampioningofunderstandingbetweenChinaandtheWesternworldandhispromotionofscienceeducationamongtheyouthinallcornersoftheglobereflectthescientificandhumanitariangeniusofFranklinhimself.(授奖给杨振宁是因为他提出了一个广义的场论,这个理论综合了有关自然界的物理规律,为我们对宇宙中基本的力提供了一种理解。作为20世纪观念上的杰作,它解释了原子内部粒子的相互作用,他的理论很大程度上重构了近40年来的物理学和现代几何学。这个理论模型,已经排列在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工作之列,并必将对未来几代产生类似的影响。)

1994年,希格斯粒子尚未发现,鲍尔奖尚能如此赞美杨振宁。希格斯粒子的发现,更加表明了杨振宁的巨大成功。

而李政道的科学成就,只有一个突出的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

杨振宁晚年回到中国工作,广泛参与国内的学术活动。就在2018年的1月3日,95岁的高龄的杨振宁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做了一场题为麦克斯韦方程和规范理论起源的学术报告,而且超出原定的时间1个小时。

不论是科学贡献,还是关心祖国,还是培养新人,杨振宁付出的都比李政道多。杨振宁值得任何一个人好好尊敬。

欢迎参与为什么李政道不出名?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