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关于坚持的感悟:坚持把冷板凳坐热
我又恢复了七年来的刻板单调的生活。每天在家里吃过早点,就到高斯-韦伯楼梵文研究所去,在那里一直工作到中午。午饭照例在外面饭馆里吃。吃完仍然回到研究所。我现在已经不再是学生,办完了退学手续,专任教员了。我不需要再到处跑着去上课,只是有时到汉学研究所去给德国学生上课。主要精力用在自己读书和写作上。我继续钻研佛教混合梵语,沿着我的博士论文所开辟的道路前进。除了肚子饿和间或有的空袭外,生活极有规律,极为平静……这是我毕生学术生活的黄金时期,从那以后再没有过了。
——季羡林
台湾作家刘墉曾说过:“每个年轻人都应当经历一段坐‘冷板凳’的生活,找寻目标,耐住寂寞,积蓄能量,日后方能毫无所惧。”
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人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在工作中不怕坐“冷板凳”,而且要勤学、吃苦、多做,靠自己的打拼来赢得别人的认可,得到尊重,受到赏识,尽显自身本色。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出人头地,希望自己能够干出一番大事业,赢得所有人的认可与掌声。但问题是掌声和鲜花并非易得,它们需要我们付出刻苦努力,需要我们有耐得住寂寞的毅力,经得起诱惑的定力,还有坚持不懈的决心。
有一个养蚌人,他想要培育一颗世界上最美丽的珍珠,于是他就去了沙滩上挑选沙子。他耐心地询问一粒粒沙子,问它们愿不愿变成一颗美丽的珍珠,但是沙子们都说不愿意。直到黄昏,快要失望的养蚌人才终于找到了一颗愿意做珍珠的沙子。
其他的沙子都嘲笑那粒沙子,说它是个傻瓜,竟然想钻进暗无天日的蚌壳里,远离亲人、朋友不说,还见不到阳光雨露,享受不到明月清风,甚至还缺少空气,从此只能与黑暗、潮湿、寒冷、孤寂为伍,但是那粒沙子还是决定跟养蚌人去了。
多年之后,原来的那粒沙子变成了一颗晶莹剔透、价值连城的珍珠,它被人装进名贵的檀木盒子里,四处展览,在让人们欣赏自己的美丽的同时,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赞美。而那些嘲笑它的沙子们,却依旧只能躺在海滩上,慢慢被风化。
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8年,哥白尼写《论天体运动》用了30年,摩尔根写《古代社会》用了40年,而歌德写《浮士德》整整用了58年。
“冷板凳”其实就是一种历练,我们只有懂得在“冷板凳”上进行自我反省,积极改变自己,将“冷板凳”坐热,才能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前景。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幸运总是光顾勤勉的人。我们要学会在逆境中不放弃,在顺境中不轻狂,低调做事,勤学苦练,只有自身的学识渊博,修养加深,才能够在机会到来的时候一鸣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