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专注的励志故事:两个以上的目标, 等于没目标

名句:一夫跳跃上金阶,斜袒半肩欲相耻。

关于专注的励志故事:两个以上的目标, 等于没目标

关于专注的励志故事:两个以上的目标,等于没目标

心无旁骛,专注必有所成。

——季羡林

《孟子·告子上》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弈秋是全国知名的棋手。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而另一个虽然也听他的话,但看着有只天鹅快要飞来,心里却想要拿起弓箭去射它。因此,他的成绩不如另一个人。是因为他不如人家聪明吗?自然不是这样的。

这是因为“专注”的缘故,一个人没有专注的目标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只有专注于一个目标,把所有的努力都集中在一个方向上,我们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一只猴子在森林中见到人类掉落的手表,猴子被这个新鲜的东西吸引住了,他非常开心地把玩着,没过多久,它就熟悉了手表的功用。于是这只猴子成了猴群中的明星,别的猴子都来向它询问时间,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它来规划,渐渐地,它在猴群中树立了威信,成为了猴王。

这只猴子觉得自己当上猴王都是因为这只手表带来的好运,要是能多找到几只,不就能带来更大的好运吗?所以,它开始寻找手表,还真让它找到了一只。可是麻烦来了,两只手表的时间竟然不一样。猴子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它不知道该相信哪一只手表。

当别的猴子来问时间时,它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因此变得混乱,它的威信渐渐降低,终于有一天,猴子们造起反来,它被赶下了猴王的宝座。

这个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只有一只手表,可以知道时间;拥有两只或更多的手表,却无法确定几点。更多的手表并不能告诉人们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其内在的含义就是说,一个人不能同时设置两个目标,否则只会让自己陷入混乱。

两个以上的目标等于没有目标。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人活得很累,很容易产生失败感和种种不快。这是因为目标太多会使思维混乱,今天定一个目标,明天定一个目标,注定人没有努力的方向。

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而把精力分散到好几个目标上是不切实际的,在这种状态下通常会一事无成。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汇聚万千精力于一点,达成之后,再设定另一个目标。

有很多看起来很聪明的人,他们忙忙碌碌,能够同时做很多事情。他们给人感觉非常能干。可是往往到最后,这些人并不能真正做成什么事。反而,那些看起来很一般,也没什么特别出众的才能的人,却能成就伟大的事业。这是因为他们能集中全部精力专注地去做一件事。

有一位连小学都没有读完的妇女。因为她的小女儿在美国留学,所以就想申请去美国工作。她向领事馆提出申请时,领事馆的官员看了她的申请表后大皱眉头,就询问她有什么技能特长。

妇女说她会剪纸,说着她从包里掏出一把剪刀和一张红纸,轻巧地剪了起来,几分钟后,就剪出了一组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图案。在场的无论是领事馆的官员,还是来办签证的民众都赞叹不已。很快,她申请赴美的事就办妥了,领事馆办得竟然是艺术家签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就算是没有学历,没有工作经验,但只要有一项特长、一处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拥有其他人不能获得的东西。

一个人在有限的职业生涯中,能够专注于一个专业,朝着一个目标做精、做深,比频频换行业更容易做出成绩。所以,当一个人已经确立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之后,如果不是确信自己已经不能在这个行业有所发展,或者自己的个性与职业要求出现明显偏差,那么一般不要轻易转行。

一个人围着一件事转,最后全世界可能都会围着他转;一个人围着全世界转,最后全世界可能都会抛弃他。

欢迎参与关于专注的励志故事:两个以上的目标, 等于没目标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