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成语故事读后感一 这个暑假我读了《中华成语故事》,有很深的感受,中华成语故事是文明智慧的源泉,思想文化的结晶。
汉语成语,浓缩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一枝独秀的奇葩。
在文字表达中恰当地使用成语,能起到画龙点睛、生动形象、意境深奥的效果,这也是其他语言文字难以比拟的地方所在。
我从“不自量力”的成语中学到了:要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能过高估计自己。
我从“大公无私”中学到了:要完全为集体利益着想,没有一点私心。
也可以指处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才能受人爱戴。
我从“悬梁刺股”中学到了“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成为大器之材。
感受很多,不能一一列举。
一个成语故事往往就是一段历史,一个传奇,一个哲理。
我要以史为鉴,学习古人的智慧,时时反省自己,严格地要求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成语故事读后感二 暑假里,我看了许多书,其中《成语故事》这一本书深深地吸引着我,它是由一个个典故组成的,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精彩的小故事。
印象比较深的有《迷途知返》、《守株待兔》…… 《迷途知返》这个故事讲的是:在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联合攻打袁术,袁术败走扬州割据一方。
这时汉朝已将土崩瓦解,袁术看到这种形势欲乘机称帝,于是他极力拉拢好友陈珪,然而陈珪反对袁术称帝,并劝他说:迷了路只要知道返回还可以避免灾祸,但是袁术不听劝告,最终自食恶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这样才能不犯更大的错误。
《守株待兔》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种庄稼的人看见了一只兔子在树桩上撞死了,他轻而易举地得到了一只兔子。
(读后感 )然后他就每天在树桩旁边等,庄稼也不管了。
最后兔子没再出现,禾苗也都枯萎了,他也饿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好吃懒做,要靠自己的劳动,不能坐等天下掉馅饼,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会有收获。
与此同时,我也很佩服先人的聪明才智,能够想出这么多典故来。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受益良多。
《成语故事》读后感三 成语是我国最经定典一种文化,我最喜欢成语故事了。
老师布置我们暑假里好好读书,写好读书笔记,我就找了一本《成语故事》细细品读起来。
在成语世界里,我认识了心口不一的叶公;明白了“刻舟求剑”的愚蠢;领略了“守株待兔”的迂腐;见证了“掩耳盗铃”的可笑......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位“闻鸡起舞”
中国成语故事读后感800字左在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了《中华成语故事》,我再一次被汉语的奇妙所震撼,为它的魅力折服。
成语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简洁而精辟的词语或短句。
它是我国语言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因为,每个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典故,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通过这一个个的成语故事,我们不仅理解了成语的意思,还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宝贵的文化遗产、高超的智慧。
有一个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人合奏吹竽,所以派人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只吹竽乐队,并受到了优厚的待遇。
有个叫南郭的人根本不会吹竽,但也混了进去。
每次合奏吹竽的时候都只是做做样子。
齐宣王去世后,他儿子齐湣王偏喜欢听乐师们单独吹竽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说后十分害怕,赶紧溜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它是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
同时,我也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弄虚作假,靠侥幸取胜。
没有真才实学,最终是站不住脚的。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学管乐时的情形。
有一次,滥竽充数的故事再次上演,而我就是故事的主角。
管乐课学了新曲子,老师让我们回家多练练,我也没在意,只练了一遍,心想到时候做做样子就行了。